前沿视角 发挥体育功能 培养创新人才
发布人:体育学院  发布时间:2020-09-07   动态浏览次数:69 

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“十三五”的到来,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,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。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,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,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。”“抓住了创新,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‘牛鼻子’”。落实创新发展理念,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推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需要一大批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,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人才,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。

早在1999年,面对即将进入新的世纪,面对“我们的教育观念、教育体制、教育结构、人才培养模式、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,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,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”的现实挑战,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《关于深化教育改革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》,“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,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,造就‘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’的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。”

然而,2010729日发布的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-2020》坦陈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1年后,“素质教育推进困难;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,创新型、实用型、复合型人才紧缺”。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,中国中小学生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,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。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,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.7%,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.9%20142月《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》披露:小学生常担心自己做错事情。20151126日在线教育企业阿凡提《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查》报告显示,孩子挨打的原因依次是,“不听话顶嘴31%”、“做错事闯祸20%”、“作业问题16%”、“成绩不好15%”、“调皮淘气8%”、“打架4%”。2015年北京大学秦春华在《中国大学教育》撰文指出,大学生正在丧失极为宝贵的独立思考能力。

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,不听话顶嘴、做错事闯祸、作业未完成、成绩不好、调皮淘气就要挨家长的打,挨教师的批;从小学开始就害怕犯错,中学开始就经不起挫折,大学上学不愿思考,博士创新思维不够;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,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,那么,谈何创新人才的培养,国家创新战略的进程就将受阻,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就难以实现。

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和教育改革领导小组负责人托尼·瓦格纳的研究告诉我们,“创新是一种可以培养的习惯”,“无论是童年时期探索世界,还是作为成年人,作为一个科学家或者数学家,寻找新的可能性、新的思路,这些是人类的最高形式的表达,全部都是从‘玩耍’的初心开始。从玩耍开始,带着好奇心,勇于提问,积极展开人类的对话,这就是文化上最重要的。”体育恰恰就是这样的“玩耍”,是在非暴力或控制暴力条件下,按照一定规则,接受他人挑战,进行的竞争和拼搏。它既是激情的一部分,其本身也是一种内在动机。而内在动机和创造型思考比单纯的技术知识更为重要。201383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:“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,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,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、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,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”

敢于承认自己——我就是我

  创新人才是具备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的人,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人。清晰的自我意识对创新人才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。现实生活中,我们常常可以看到,那些长得英俊潇洒、出生富裕的人往往自我估计过高,趾高气扬,而那些长得其貌不扬、出生卑微的人往往自我估计过低,不敢正视自己。因此,创新人才的培养,从根本上讲还要归结到人的自我意识培养上。这正是体育教育所强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。不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,许多青少年缺乏追求卓越的愿望,他们自我感觉在家庭和学校找不到值得投入的活动。但一旦投入到体育运动中,他们往往立即兴奋起来,并自觉收获激情和理想。体育运动,好比青年人成长的催化剂和助燃剂,催化梦想,助燃激情。究其原因,这是因为体育运动是竞争性的活动,不论是个人单项运动还是多人集体项目,运动水平的高低、素质修养的好坏、人格魅力的大小,都需要在竞争中通过自己的情绪体现出来,通过自己的喜怒哀乐,展示出人的独立、自主的本质力量,向世人宣示“我就是我”,以个性优势获得社会价值;在参与体育比赛中展示能力与努力的较量、争取胜利的奋斗、对卓越目标的认同。研究显示,每周三次课余训练组学生在生理自我、社会自我、自我认同和自我行动4个维度上得分高于普通学生组。

敢于迎接挑战——败了再来

  创新人才是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的人,是不服输的人。青少年时期人的可塑性大,内心充满矛盾,对外界环境敏感,寻求独立自主,但辨别力不强,情绪复杂多变。而创新需要不断的探索,经受得起失败的考验,要有一颗平常心。2014317日,中科院32岁博士生张东文宿舍服毒自杀,因“工作不能胜任,压力无处不在”。2014419日,中山大学硕士蔡洁挺因毕业延期找工作受挫自缢身亡。2014820日,阜新育才高中16岁高一女生王静薇因军训军姿不好被老师扬言开除,被家长带回家后跳楼自杀。解决这样的问题,仅靠心理疏导是不够的。通过体育运动可以使参与者学会调节和控制情感,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。因为每一次参与运动就代表着一次尝试、探索和学习。面对体育运动中不可避免的成功和失败、得意和挫折、赞美与批评,使参与者通过运动训练和竞赛逐步学会了调控情绪,以平常心对待之,逐步学会做到面对挫折,屡败屡战;面对胜利,从零开始;面对不公,冷静理智。“伟大不是世界第一而是再次跌倒后再次站起”。这句体育商品广告语,揭示了体育运动就是在人为设置的“困境”中,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(生理、心理) 困难和外部(对手、环境) 困难的过程中,控制情绪、自我管理、超越自我,败了再来,从而使自己在一次次的获胜中体验成功,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感悟挫折,在成功和挫折中提高心理调控能力和道德水准。

善于表现自己——看我的

  创新人才是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的人,是善于表现自己的人。人的创造性需要通过激励来振奋和激发,而自我激励是激励的最佳状态,激励主体和激励客体都不再需要他人的参与。只有当自我激励成功时人才能充满激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。诚如高尔基所言,“工作是一种乐趣时,生活是一种享受!工作是一种义务时,生活则是一种苦役。”而人只有对工作充满乐趣,享受工作,充满激情,才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空间,创造创新。苦役般的工作和生活是不会激发出激情和创造性的。在参与运动情境中,由于参与者面对观众,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别人评价的对象,他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关系到个人和团队的荣誉,参与者往往绞尽脑汁战胜对手,追逐成功的喜悦,千方百计克服困难,避免失败的痛苦,在这一过程中,对自我激励的要求比对其他情境中的要求更高,强烈的竞争意识、创造才能被激发出来。“看我的”就是这一过程的真实写照。研究证明,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,智商明显高于未参加或极少参加运动的人;长期坚持体育运动者,其创造力及各项能力的总体水平高于不爱运动的人。

善于团结他人——没关系

  创新人才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,是具有社会意识的人。在目前我国一代青年中,独生子女居多,他们渴望与同龄伙伴交往,但当他们云集在一起时又常会有矛盾和争吵出现,正是这种矛盾和争吵, 使他们在唯我独尊的“家庭”外学会了实现自我和关心他人。体育运动恰恰可以有效加速这一过程。比如说排球比赛,场上六个人,由于比赛规则要求位置轮转,每人只能击球一次,某个人打得不好,其他人也不能让他靠边站,只能鼓励他,帮助他。如果大家相互埋怨,不体谅别人的失误或情绪,比赛很有可能就进行不下去。人们在排球场上听到的说得最多的话就是“没关系,再来”。于是在参与排球活动的过程中,人们学会了体谅与宽容,理解与互让。
  面对“十三五”创新发展对创业创新人才的需求,让我们发挥体育的独特优势和功能,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人才。(稿源:国家体育总局http://www.sport.gov.cn/n320/n10458/c731991/content.html